陈云裳(1919年8月10日-2016年6月29日),原名陈云强,生于香港,幼时随父母移居广州。
[1]
17岁时进军上海影坛,拍摄了《天下为公》、《血溅宝山城》、《木兰从军》、《王昭君》、《秦良玉》、《万世流芳》等多部电影,大受欢迎,被选为第三届“中国电影皇后”。1943年,陈云裳退出影坛,移居香港。
[2-3]
2016年6月29日晚,陈云裳在家中安睡中逝世,享年97岁。
[1]
1919年8月10日,陈云裳生于香港,,原名陈云强,幼时随父母移居广州,从小就展露出超强的演艺天赋。并拜戏剧大师易剑泉为师,先后学习了国语、昆曲、京剧、粤剧。艺名“陈云裳”是师傅借由李白诗句“云想衣裳花想容”而起。
[4]
1935年,陈云裳应香港导演苏怡邀请到香港拍电影。
1936年,陈云裳因主演《新青年》成名。
1938年,新华公司拍摄《木兰从军》时候,老板张善琨专程到香港去物色女主演,看中了能说国语的陈云裳。随着《木兰从军》的热映,陈云裳逐渐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女演员之一,与胡蝶、周璇齐名。
[4]
从1938年起,至1943年告别影坛止,陈云裳在上海一共拍摄了《一夜皇后》、《风流大姐》、《裸国风光》等20多部电影。
1940年,上海发行量最大的电影杂志《青青电影》举办“影迷心爱的影星”选举活动,陈云裳击败了袁美云、顾兰君、陈燕燕等其他红星名列榜首,成为新一届“电影皇后”。上海滩随即出现了“云裳热”。当时有很多商店都以“云裳”为名:云裳时装公司,云裳舞厅,云裳咖啡馆,等等。陈云裳影迷会也相继成立,即使远在鼓浪屿,也出现了一个陈云裳影迷会,并拥有会员483人之多。
1941年,陈云裳在影片《家》中扮演的琴表妹一角,获得好评。
1943年,当陈云裳完成了《万世流芳》一片之后,下嫁名医汤于翰医生,定居香港,宣布告别影坛。
[2]
1952年,陈云裳为香港新华影业公司主演了《月儿弯弯照九州》等影片。
2016年6月29日晚,陈云裳在家中安睡中逝世,享年97岁。
[1]
上映时间 | 剧名 | 导演 | 合作演员 |
---|
1952
|
满园春色
|
---- |
---- |
1951
|
月儿弯弯照九州
|
---- |
---- |
1943
|
桃李争春
|
---- |
---- |
1942
|
重见光明
|
---- |
---- |
1941
|
混血儿女
|
---- |
---- |
1940
|
碧玉簪潇湘夜雨
|
---- |
---- |
1939
|
木兰从军
|
---- |
---- |
1938
|
血溅宝山城
|
---- |
---- |
1937
|
焦土抗
|
---- |
---- |
1935
|
唐宫绮梦
|
---- |
---- |
1935
|
粉碎姑
|
---- |
---- |
1935
|
火烧阿房宫
|
---- |
---- |
陈云裳在事业高峰期下嫁治癌名医汤于翰,之后移居香港。陈云裳与丈夫育有3名子女,其夫汤于瀚于2014年离世,幼子汤圣明现在是饮食界中的“饮食大亨”。
[5]
陈云裳与李香兰
陈云裳回忆与李香兰的友情,尽管李香兰身份复杂,陈却"从来没有好奇她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",但是,许多次日本人的应酬,李香兰都帮她挡了去,拍完《木兰从军》,日本邀她前往观光,幌子之下,其实是统战的伎俩,去了想必难逃汉奸的罪名,也是李香兰出马摆平,这段往事李香兰在诸多自述文章中都只字未提,却是陈云裳总是反复说起。分明都是大荧幕上温顺的小女子,背后却义气相挺,浮沉于乱世,成了生死之交,大概也真的是 "情与义,值千金"。
[3]
陈云裳公益事业
陈云裳热心公益,关心祖国内地的建设与发展,多年来她热衷于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,默默地为公众奉献爱心;在陈云裳的鼓励和支持下,汤于翰于1997年在家乡宁波捐巨资创办了宁波大学医学院和汤于翰医疗中心。
她有孤岛电影皇后之称,也是当之无愧的40年代影坛代表人物……陈云裳的一生,像悠长岁月的圆舞曲,不疾不徐,始终保持着神秘优雅,直至翩然远去。(
腾讯网评)
[3]